基于OID的物联网统一标识体系介绍
2015-12-04 11:56:58 点击次数:
上一篇:图像分割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贴片电感
ISO/ITU正在推动基于OID的统一标识体系,作为对多个标识体系进行相互沟通的桥梁。
什么是OID?OID刚开始是用于通信和信息处理中间的一个名词,主要为了信息处理,网络传输是最早采用这一概念的。它是一种标识方案,其实非常简单,开始于1985电感加工年,目前还在用,其中每一个对象是从根节点到节点的路径来表示,长度没有限制。其中每个注册机构可以向下分配。OID整个树,第一层包括ISO/ITU、ISO联合分支,每个ISO下面会有国家成员体,由每个国家自己进行管理,根据需要还可以往下延伸。
国际上OID数据库,在5月份时查到的,现在一共60多万,非常有意思的是到今年2月份只有十几万,最近两个月一下增长了50多万,可能处于爆发期。
OID在前面,主要用于标准,国家、公司,加密算法,网络管理,医疗的信息。做医疗大电流电感的人对HL7很熟悉,对医疗、病毒要非常准确的描述出来,里面所有的信息,包括组织算法、代码都由OID标识。
大家如果做信息安全的话,信息安全是X.509安全机制证书,原来是用OID标识,但国家没有统一管理,后来随着电子认证机制的逐渐建立,各个国家发现证书唯一标识统一管理非常重要,所以2009年各个国家开始统一管理,我们国家去年由工信部信息安全协调司正式申请了OID管理注册机构,对于证书进行管理。
还有其他典型应用,国际层面上的远程生物测量,气象组织对气象预警等进行标识。物品编码,一维条码,在今年2月份向ISO/ITU正式提出,把它的体系作为OID的体系之一,因为认识到只有这样的过程才能把它纳入到全球管理过程之中。
在云计算方面,目前标准主要在体系结构、需求分析一些比较前瞻的内容上,其中只有一份是关于技术方面的,就是云计算数据管理的接口标准,在这里用OID作为标识。因为在云计算里,首先你的数据存在哪里,哪里需求,要明确标出来。2009年发布这个报告里,用OID进行标识。
OID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但最大优势是可以作为多个标识机制的转换,比如现在RFID在国际上已经有多种标识方案,其实不利于信息交互,所以国际上已经把2.27作为各个标识体系之间转换的桥梁。再往下分,2.27.1给了日本,多个标识体系能够进行转换。2.48分给了各国家不同安全机制的转换。
对于OID来说,可以用于多种对象,可以用于多种标识体系的转换,所以它的解析过程和一般一个具体应用不太一样,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通用的解析,根据OID数找到一个应用的具体解析服务器,二是到具体的服务器进行应用的解析。所以是通过分步解析方式完成整个国家的标识解析。
不同载体对存储空间要求不同,比如典型RFID长度有限制,二维条码能够存到1000多K字节,对于传感器网络等等本身有传输功能,对于长字节限制没有那么大。对RFID的存储空间,我们利用OID最简单的一种编码方式,也是最不节约的一种编码方式,当存储一个完整的OID时,会用到6个字节。
国际标准对于整个操作过程、解析、编码、计法等等都有相应国际标准,都已经发布,而且这些都是ISO/ITU联合做的。
对于OID来说,它有它的优势,分层结构,比较灵活,可扩展性强,没有扩展限制,而且已经用于多种标识方案,最大限度不影响现有标识方案。从编码注册规程、解析、编码存储等完整解决方案都已经有了,是ISO/ITU/IEC力推唯一作为元标识的体系,可以由各个国家自主管理,非常适用于物联网环境要求。建议国家能够基于OID建立统一标识体系,实现我们国家资源自我管理。
我国OID情况,工信部科技司2006年已经批准成立了国家OID注册中心,放在工信部标准化研究院,主要负责OID两个分支,一是ISO下面的分支,一个是ISO/ITU联合分支的管理。目前开展一些标准制定过程,对于典型物联网载体,传感器和RFID,这两种标识方法已经和我们国家OID体系能够很好的衔接。目前我们申请,已经受理的OID,有信息安全、医疗和网络管理领域的公司,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部委,比如人力资源保障部、国家密码局、工信部、传感网工作组、RFID工作组、二维条码、游戏管理等等也正在申请。大电流电感讲述色环电感的神奇功能和工作原理 车载摄像传输神速能手:开启安全驾驶的SoC 基于安芯一号SLH89F5162的蓝牙控制小车 变压器原副边电感量怎么确定呢? 功率电感的电流参数 巢控:操控智能家庭的温度、湿度、光强度 [DCDC]扫盲帖:电感式DC-DC升压器原理 LLC负边同步整流芯片选择问题 双管正激saber仿真不通过 我是电源白痴
ISO/ITU正在推动基于OID的统一标识体系,作为对多个标识体系进行相互沟通的桥梁。
什么是OID?OID刚开始是用于通信和信息处理中间的一个名词,主要为了信息处理,网络传输是最早采用这一概念的。它是一种标识方案,其实非常简单,开始于1985电感加工年,目前还在用,其中每一个对象是从根节点到节点的路径来表示,长度没有限制。其中每个注册机构可以向下分配。OID整个树,第一层包括ISO/ITU、ISO联合分支,每个ISO下面会有国家成员体,由每个国家自己进行管理,根据需要还可以往下延伸。
国际上OID数据库,在5月份时查到的,现在一共60多万,非常有意思的是到今年2月份只有十几万,最近两个月一下增长了50多万,可能处于爆发期。
OID在前面,主要用于标准,国家、公司,加密算法,网络管理,医疗的信息。做医疗大电流电感的人对HL7很熟悉,对医疗、病毒要非常准确的描述出来,里面所有的信息,包括组织算法、代码都由OID标识。
大家如果做信息安全的话,信息安全是X.509安全机制证书,原来是用OID标识,但国家没有统一管理,后来随着电子认证机制的逐渐建立,各个国家发现证书唯一标识统一管理非常重要,所以2009年各个国家开始统一管理,我们国家去年由工信部信息安全协调司正式申请了OID管理注册机构,对于证书进行管理。
还有其他典型应用,国际层面上的远程生物测量,气象组织对气象预警等进行标识。物品编码,一维条码,在今年2月份向ISO/ITU正式提出,把它的体系作为OID的体系之一,因为认识到只有这样的过程才能把它纳入到全球管理过程之中。
在云计算方面,目前标准主要在体系结构、需求分析一些比较前瞻的内容上,其中只有一份是关于技术方面的,就是云计算数据管理的接口标准,在这里用OID作为标识。因为在云计算里,首先你的数据存在哪里,哪里需求,要明确标出来。2009年发布这个报告里,用OID进行标识。
OID已经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但最大优势是可以作为多个标识机制的转换,比如现在RFID在国际上已经有多种标识方案,其实不利于信息交互,所以国际上已经把2.27作为各个标识体系之间转换的桥梁。再往下分,2.27.1给了日本,多个标识体系能够进行转换。2.48分给了各国家不同安全机制的转换。
对于OID来说,可以用于多种对象,可以用于多种标识体系的转换,所以它的解析过程和一般一个具体应用不太一样,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通用的解析,根据OID数找到一个应用的具体解析服务器,二是到具体的服务器进行应用的解析。所以是通过分步解析方式完成整个国家的标识解析。
不同载体对存储空间要求不同,比如典型RFID长度有限制,二维条码能够存到1000多K字节,对于传感器网络等等本身有传输功能,对于长字节限制没有那么大。对RFID的存储空间,我们利用OID最简单的一种编码方式,也是最不节约的一种编码方式,当存储一个完整的OID时,会用到6个字节。
国际标准对于整个操作过程、解析、编码、计法等等都有相应国际标准,都已经发布,而且这些都是ISO/ITU联合做的。
对于OID来说,它有它的优势,分层结构,比较灵活,可扩展性强,没有扩展限制,而且已经用于多种标识方案,最大限度不影响现有标识方案。从编码注册规程、解析、编码存储等完整解决方案都已经有了,是ISO/ITU/IEC力推唯一作为元标识的体系,可以由各个国家自主管理,非常适用于物联网环境要求。建议国家能够基于OID建立统一标识体系,实现我们国家资源自我管理。
我国OID情况,工信部科技司2006年已经批准成立了国家OID注册中心,放在工信部标准化研究院,主要负责OID两个分支,一是ISO下面的分支,一个是ISO/ITU联合分支的管理。目前开展一些标准制定过程,对于典型物联网载体,传感器和RFID,这两种标识方法已经和我们国家OID体系能够很好的衔接。目前我们申请,已经受理的OID,有信息安全、医疗和网络管理领域的公司,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部委,比如人力资源保障部、国家密码局、工信部、传感网工作组、RFID工作组、二维条码、游戏管理等等也正在申请。大电流电感
求助,18V650mA恒压电源空载电压飘高 用BP3519做的一个电源,输入110-240V,输出18V650mA,还有组3.3V的。
带载时候输出电压降到17.6V左右,空载时候电压能升到22V。请各位大师指点。
Protel Schematic.pdf您
步进电机和驱动器的选择方法判断需多大力矩:
静扭矩是选择步进电机的主要参数之一。
负载大时,需采用大力矩电机。力矩指标大时,电机外形也大。
判断电机运转速度:
转速要求高时,应选相电流较大、电感
昂宝变压器计算中的疑点初级匝数Np怎么算的140的,想好好久都没想明白。求大神指导下。
答案是正确的
注意下单位的换算
请问是哪个单位错了,请解达下,谢谢啦,我相信这对新手有很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