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综合布线设计解析
干线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和光纤总芯数,应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并留有适当的备份容量(电话主干至少预留10% ;数据主干光缆宜按每1 群网络设备或每4 个网络设备预留2 芯光纤配置,数据主干电缆宜按每1 群网络设备或每4 个网络设备预留1 根大电流功率电感器制造商铜缆配置)。
干线子系统主干缆线应选择较短的安全的路由;主干电缆宜采用点对点终接。
1.2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指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C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数据主干选用室外光缆;语音主干选用3 类室外大对数铜缆。
CD 配线设备内、外侧的容量应与建筑物内连接BD 配线设备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及建筑物外部引入的建筑群主干缆线容量相一致。
1.3 光纤信道
光纤信道应采用标称波长为850nm 和1300nm 的多模光纤或标称波长为1310nm 和1550nm 的单模光纤。单模和多模光缆的选用应符合网络的构成方式、业务的互通互连方式及光纤在网络中的应用传输距离。楼内宜采用多模光缆,建筑物之间宜采用多模或单模光缆,需直接与电信业务经营者相连时宜采用单模光缆。
1.4 配线设备
根据现有产品情况,配线模块可按以下原则选择:
(1) 多线对端子配线模块可以选用4 对或5 对卡接模块,每个卡接模块应卡接1 根4 对对绞电缆。
(2) 25对端子配线模块可卡接1根25对大对数电缆或6 根4 对对绞电缆。
(3) RJ45 配线模块每1 个RJ45 插座可卡接1 根4对对绞电缆。
(4) 光纤连接器件每个单工端口应支持1 芯光纤的连接,双工端口应支持2 芯光纤的连接。
1.5 配线设备跳线
楼层配线设备(FD) 采用的设备缆线和各类跳线宜按计算机网络设备的使用端口容量和电话交换机的实装容量、业务的实际需求或信息点总数的比例进行配置,比例范围为25% 〜50%。FD 跳线、设备缆线、工作区设备缆线各自的长度不应大于5m,三者之和不应大于10m。跳线类型按以下原则选择:
(1) 电话跳线宜选用1 对对绞电缆,跳线两端连接插头采用IDC 或RJ45 型。
(2) 数据跳线宜选用4 对对绞电缆,跳线两端连接插头采用IDC 或RJ45 型。
(3) 光纤跳线宜选用2 芯光缆,光跳线连接器件采用ST、SC 或SFF 型。
2 光缆: 单模还是多模?
综合布线设计通常选用光纤作为建筑群子系统和干线子系统的数据主干。光纤按光在其中的传输模式可分为单模和多模。国际布线标准ISO/IEC 11801把多模光纤分为3 种:OM1、OM2、OM3。OM1 指传统62.5μm 多模光纤;OM2 指传统50μ m 多电感器的功能模光纤;OM3 指新增的50μ m 万兆多模光纤;把单模光纤分为2 种:OS1、OS2。OS1 指满足光纤标准G.652A 和G.652B 的光纤,即传统的单模光纤;OS2 指满足光纤标准G.652C 和G.652D 的光纤,也称单模零水峰光纤或单模低水峰光纤。随着光纤工艺日益成熟,OS1 将逐渐被OS2 所代替。但是目前已发布的以太网技术标准中,并没有区分OS1、OS2,预计在下一代40G、100G 标准中会把二者进行区分,OS2 型单模光纤能够更好的应用于下一代以太网标准。
为便于设计人员选型,把网络应用、光纤类型相应的传输距离列于表1。

数据主干光缆长度除满足网络应用要求外,还应满足表2 关系及要求。

A、B、C 段缆线含义如图1 所示。

目前网络应用正在以每年50% 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未来5 〜10 年建筑物主干网需要升级到10Gb/s速率带宽,建筑群骨干网需要升级到10Gb/s或100Gb/s的速率带宽。因此在系统规划上要具有一定前瞻性,选择主干光缆应满足未来万兆以太网应用。由于单模光纤网络设备高于多模光纤网络设备,在机械工厂布线设计中建议采用以下原则:大电流电感
讲解插件电感的神奇功能和工作原理通常类似该装置具有三个或四个的色环标志电感量,使用色环电感标志电感量的电感器通常以记色环电感器或色码电感器。过滤色环电感储能主要的核心部件和线圈。在高频率的电子设
详析32位嵌入式处理器与8位处理器应用开发的三 4月08日 第三届·无线通信技术研讨会 立即报名 12月04日 2015•第二届中国IoT大会 精彩回顾 10月30日ETF•智能硬件开发技术培训会 精彩回顾 10月23日ETF•第三届 消费
讲述色环电感的神奇功能和工作原理通常类似该装置具有三个或四个的色环标志电感量,使用色环电感标志电感量的电感器通常以记色环电感器或色码电感器。过滤色环电感储能主要的核心部件和线圈。在高频率的电子设